中国无人机产业发达是世界公认的,不说神秘的军用无人机,单单民用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就占据了世界市场的80%。虽然中国早已禁止向俄乌双方出售无人机,但尝到中国民用无人机甜头的俄乌双方,依然通过各种途径购大量购买中国无人机,以图获得战场优势。
近日,日本防卫省拍到一架中国无人机穿越宫古海峡,虽然这不是日本防卫省首次拍到中国无人机了,比如今年就有数次解放军双尾蝎无人机和翼龙查打一体无人机前出日本海,但这次却和前几次不同。因为此次防卫省拍到的是解放军的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
图片日本防卫省拍摄的中国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
众所周知,BZK-005型无人机被誉为中国的“全球鹰”,凭借不错的隐身能力可以在高空执行侦查任务。该机采用骨架承力的薄壁式结构,设计使用升限高达8000米,航程最长可达3000公里,续航时间更是长达惊人的40小时。但是随着国产大量新型无人侦察机的出现,该机的性能优势也逐渐消失,在少量装备部队后就已经退居二线。可是此次出现的则是该机的电子战型号,这是之前从未曝光过的,说明该机在科研部门的努力下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根据防卫省的画面,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机腹下方挂载有一个长度近2米的电子吊舱,前后方更是安装有大量鞭状天线,与此前防卫省拍摄的BZK-005型无人机明显不同。
图片此前防卫省拍摄的BZK-005型无人机
实际上,假如是解放军的一架大型无人侦察机穿越宫古海峡,那没什么意外的,因为这架无人机最多能做到一个侦查的任务,即便上查打一体,伤害也相当有限,想要有实战意义,必然要结群作战。但假如是一架无人电子战机,那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电子战机是执行电子对抗战的飞机,是用来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为任务的一种战机。战时,前出的电子战机可以干扰对方的雷达和电子设备,让对方的战机、雷达致盲,或者传输虚假的信号,诱骗对方的防空火力。
比如在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释放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干扰中国大陆雷达,一瞬间大陆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上百个敌方来袭军机的信号,当时解放军空军调集大批战机紧急升空拦截,结果却一无所获,事后才知道是美军EA-6B电子干扰机释放的假信号。
也就是说,一架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便可以佯装成上百架机群,也可以以一己之力干扰它所巡航路线的一切雷达和电子信号,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而且纵观电子战机的应用,从来也都是以质量为先。比如美国航母,也不过搭载最多六架新型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但发挥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此次防卫省拍到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后,受到了全世界各大军事媒体的广泛关注。
印度《欧亚时报》称,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可以定位和干扰200公里外的各种频率的电磁信号。它属于歼-16D电子战机的无人机型号,虽然不像歼-16D性能那样强大,但好在价格相对便宜,适合大量建造。
美国媒体称,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战场定位属于专职无人机,可以探测数百公里范围内的防空雷达或水面舰艇雷达,既可以锁定目标,也可以启动电子战吊舱,实施全面的电磁压制。
但实际上,这并非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解放军作战思路的转变,解放军正在引领新的军事变革,创建新的作战模式。
传统的作战模式都是有人作战,飞机坦克舰艇哪个都需要人来操控,这使得这些武器装备不但造价昂贵,性能因为载人也会有所限制,并且还有人员伤亡的风险。但如今的解放军,正在逐渐向无人作战转变。
比如此次曝光的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结合之前的双尾蝎无人机,翼龙系列无人机,双座歼-20无人指挥机,076无人机母舰等等,解放军正在打造一套无人化、低成本、高效率、批量化的无人作战模式。这无疑是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启发。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充当了各种角色,电子侦查、坐标引导、信号传输、自杀式攻击、定点清除等等,士兵只要一露头,就会被天空中无人机的锁定,然后遭到攻击。许多俄乌冲突前线的士兵对待无人机的态度是谈虎色变,还不住的抱怨说道,天上的无人机比鸟蚊子还多,而且相当致命。
未来解放军作战,第一波攻击、第二波攻击甚至第三波攻击都将是无人作战,不用考虑伤亡、不用考虑成本,甚至都不用在意战术,海量的无人机将淹没对方的一切。
所以,BZK-005型电子战无人机的出现,将预示着解放军乃至人类战争历史,迎来一次重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