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蝠鲼到蓝鲸
8月1日,顺丰无人机发布了最新的机型,自研大型载重长航程无人机FY.Whale(蓝鲸)。
官方信息显示,FY.Whale翼展9.8米,采用倾转旋翼设计,可在有限的场地内垂直起降,巡航阶段则转为固定翼模式,载重300kg、航程300km。
除此之外,作为一款物流用无人机,Y.Whale货舱采用机身头部上开盖的方式,可以使用托盘上货,同时适配无人叉车快速上货、卸货,满足物流行业高效便捷的转运需求。
而这也是目前已知的顺丰第三款以海洋动物命名的无人机。
第一架也是目前信息最多的Manta Ray(魔鬼鱼),整机尺寸2.39*3.53*0.97m,机型最大起飞重量42kg,最大载荷重量8kg,最大航程100km,巡航速度26m/s,自主巡航、全自动飞行。
作为丰翼科技自主研发的一款多旋翼和固定翼混合布局无人机,结合了多旋翼不依赖跑道起降和固定翼高效率巡航飞行的两大优点,支持运载各种形状的货物。除了适用于中远距离的末端配送业务,Manta Ray也适用于高原地区,偏远山区,以及海岛之间的物资运输,但最大载荷始终是个痛点。
第二架则是信息并不算太多的PW.Orca(虎鲸),这款机型是一款专为低空物流场景设计的垂起固定翼物流无人机,最大载荷量比Manta Ray大了一倍,翼展2.98m,15公斤的最大载荷。最为著名的“海洋街溜子”,PW.Orca也没少在全球各地出没,今年PW.Orca就已经两次代表丰翼在2024阿姆斯特丹无人机大会和英国范堡罗航空航天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其中,PW.Orca是第一架获得英国民航局CAA批准并在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上成功飞行的物流无人机,也是此次航展上唯一进行飞行演示的物流无人机。
2024阿姆斯特丹无人机大会
第三架则是此次的主角FY.Whale,按照目前了解到的信息,PW.Orca是FY.Whale的缩比例验证机,也就是说FY.Whale是在PW.Orca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虽然放大之后很多技术方面大不相同,但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FY.Whale是PW.Orca的plus版。
但此处有个问题,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海洋生物就是蓝鲸,对于丰翼或者顺丰而言,FY.Whale就是尽头了吗?
02
丰翼的两手准备
丰翼脱胎于顺丰2015年所组建的自有无人机研发团队,可以说是中国无人机物流资历最老的那一批。经过多年发展迭代,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具备0.5kg到50kg,10km到130km的运输能力,累计飞行近百万架次,并率先在大湾区落地常态化大规模运营。
相关资料显示,其2016年推出H4四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同年推出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如今,丰翼在官网上已经挂出了方舟150、丰舟90、方舟40、魔鬼鱼40、方舟E15、方舟E35、方舟25、方舟35等系列产品。2022年,丰翼在德国推出了PW.Orca,今年则是FY.Whale。
不过按照技术路线细分,主要是两条,其一就是方舟40一类,美团如今也在使用的多旋翼机型,这类机型在飞行时主要升力通过多个旋翼高速旋转提供,再飞行过程中像是提着水桶走路,需要消耗能量还克服重力,这也使其能耗高、效率低、航程短、经济性差等问题暴露无遗,但省在技术相对容易,成型快。
上个月,丰翼方舟ARK40无人机宣布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殊适航证》,成为全国首款通过适航安全评定并获得特殊适航证的中型多旋翼无人机,表明该型号无人机已具备支持其开展特定运行活动的安全水平。相关数据显示,方舟ARK40作为丰翼无人机成熟机型,已经投入运营多年,飞行超80万架次,飞行里程400余万公里,是丰翼运营架次最多的机型,货仓容积超96升,适用于中短距离的末端配送业务。
另一条路线则是Manta Ray、PW.Orca以及FY.Whale这类带机翼的混合布局构型,包括复合翼(Lift+Cruise)和倾转旋翼(Vectored Thrust),这条路线因为能耗低、效率高、航程长和经济性好,如今更被业内看好。
这种更像是通常理解的固定翼飞机,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变从而实现垂直起降的功能,复合翼就是在固定翼飞机上增加多个旋翼,倾转旋翼则是增加了倾转机构,也有倾转部分机翼或者整个机翼的构型,但和多旋翼机型的最大区别则是在巡航阶段升力主要由机翼产生而不是旋翼,混合布局构型则更像推着带轮子的箱子,只需要提供前进的动力,能效高。
不过,按照载重300kg推算,FY.Whale最大起飞重量将超过1吨,对于没做过大型机的丰翼而言将是不小的挑战。
03
低空经济的甜
无人机物流虽然算是一种新兴的物流配送方式,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商业模式,能飞固然重要,能赚钱才是其活下去的资本。
即便背靠顺丰这颗大树,丰翼也在努力进行商业化的探索。
2018年3月,其获得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
2019年,民航局同意扩大试点范围至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开战高原场景运营。
2020年2月,在武汉、十堰、温州、哈尔滨、赣州等地区开展城市运营,助力抗疫,其后相继在深圳、珠海地区开展无人机跨海城际飞行测试,在舟山海岛地区开展无人机物流运输业务。
2022年12月,民航局同意扩大试点范围至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物流配送进入常态化城市运营阶段。
而就在前几天,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顺丰方面表示,丰翼正在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目前已完成市内4个区和三个跨市航线的建设,日均无人机快件运输量达2万票,已基本完成了商业模式的试点和验证。
同时,在现有累计完成百万架次运行机型的基础上,新一代城市级物流无人机方舟80的适航申请也获得民航局受理,随着新机型的投运,丰翼的运营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更将具备在深圳全面扩展运营范围、扩大运营规模、提高运营飞行密度的能力。
除国内业务外,丰翼也将业务延伸至非洲、欧洲和南美,为12个国家超过14家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服务。2021年4月,丰翼科技德国分公司与DRonEQ Robotics在荷兰开展离岸能源物流项目,通过专门的无人机运输货物以支持供应链流程。
近几年,随着低空经济自上而下被确立为新兴战略产业,通用航空(含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除了企业在产品和技术路线以及实际应用中多渠道探索之外,行业监管方也开始行动,在政策法规、行业准入以及运营体系等多方面都开始更趋于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比如出台《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对运输与通航、经营与自用、载客与非载客飞行活动实施分类管理。重点监管载客载人通航运行,持续排查治理风险隐患,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全面梳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推动重构中国特色的通航法规体系。再就是先后批复涉及许可审批优化、监管模式调整、机场建设分类、跨业态融合、应急救护救援、信息平台建设、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通航改革试点,覆盖80%以上省份。支持地方政府设立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对于顺丰,亦或是丰翼而言,颇有些多苦尽甘来的味道。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博弈,或许再过12年,顺丰看着天空中穿梭的无人机,写一本《顺丰与“海”》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