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水稻施肥为例,给400亩地施肥,雇三个工人大概需要三四天时间;用一台无人机只需要一天时间。关键现在人工很难请,尤其是高温天。”海盐望海业雄农场负责人孙伟伟说。他从2021年起接触无人机,不仅极大地释放了自家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还为附近农户提供飞防服务,“我一年要飞4万亩地,尤其是6-9月和11月几乎每天都不停。”
高使用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农业主体为无人机购买保险的压力也日渐增大。无人机责任险旨在为无人机操作者提供保障,以应对因无人机操作而导致的无人机机身损失和第三方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失而产生的潜在责任。“比如有的飞手对陌生地块不熟悉,可能误撞农田附近的高压线,导致设备损坏、停电引发经济损失等。”姜伟锋举例说。
据张海涛介绍,无人机第一年保费差不多5000元,含在机器里。不出险的话,第二年续保费用差不多4000元、第三年6000元,三年后保险公司不再承包,三年内如果中断也不能续保。他先后于2020年、2022年购买了两台农用无人机,他的机器因为农忙时忘了续保,陷入无保的尴尬。“心里总感觉不踏实,也因此不敢接飞防服务订单了。”张海涛说。
为帮助农业主体缓解压力,近日,海盐县于全市率先出台《家庭农场地方特色保险农机具综合保险增设参保对象“农用无人机”实施方案》。“我们本身针对拖拉机、收割机等设有家庭农场地方特色保险农机具综合保险的,但由于无人机是个新兴事物,之前一直在探索中。”姜伟锋说,“现在经过多次调研、协商,决定其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
连日来,海盐组织召开农用无人机政策性保险培训会,就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并广泛宣传推广,引导机主主动参加农业保险。“有多个保险方案可以选择,而且政府承担50%,任何年限都能买。”张海涛对其赞不绝口。他与保险机构签订了首张农用无人机政策性保险保单,也标志着海盐农用无人机政策性保险正式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保险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全县农用无人机政策性保险工作。”姜伟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