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资讯»制造名城 幸福株洲 | 低空经济御风高飞,株洲凭什么?

制造名城 幸福株洲 | 低空经济御风高飞,株洲凭什么?

  46.1K
     [点击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10   浏览次数:574
核心提示: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这里,是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这里,是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这里,是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这里,是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验田。这里,是株洲!低空经济正从这里加速起飞!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全国两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正逐渐走到聚光灯下,迎来快速发展。
低空经济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株洲,这座承载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辉煌历史的城市,如今正站在低空经济的新风口上,蓄势待发。作为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株洲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地面优势,正逐步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佼佼者。
 
历史沉淀 夯实基础 
 
株洲的航空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4年,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株洲试制成功,为国产飞机安装上了“中国心”,翻开了中国航空史上崭新的一页。

经过70多年发展,株洲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拥有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六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株洲现有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山河星航等上下游企业120多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形成了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通航运营等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达350多亿元。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株洲在航空工业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发展低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政策引领 产业升级 
 
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作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湖南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此次印发的《措施》,共提出12大类政策举措,其中不少都涉及“真金白银”的补贴。
在传统通航运营补贴方面,《措施》提出,对于主运行基地设在湖南的通航企业年飞行小时达到100小时,按照最大起飞重量1吨(含)以下的航空器予以500元/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吨(不含)至5吨(不含)的航空器予以2000元/小时、最大起飞重量5吨(含)以上的航空器予以3000元/小时的运行补助,单个企业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图片

对于滑翔伞、动力伞等轻型运动航空器和热气球、飞艇等轻于空气航空器运营企业,年飞行超过2500架次给予运营补贴,超出部分按照35元/架次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此外,根据《措施》,湖南积极招引低空企业,对重大低空经济类先进制造业项目,根据其对经济社会实际贡献情况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
株洲顺应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为航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2021年,芦淞通用机场空域纳入湖南省首批低空改革试点空域;2022年,中小航空发动机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湖南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布局芦淞,航空工业小镇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些政策支持,为株洲低空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 未来可期 
 
低空经济之所以能称为“经济形态”,必须具备由规模化飞行带动这一特点,不仅要飞起来,更要飞得好。

株洲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冰风洞装置入选全省“4+4科创工程”,集聚了以尹泽勇院士为代表的8000多名高端人才,中小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通航整机研制实力均居全国第一,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国内首架大型无人运输机等20多个航空工业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型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

近年来,株洲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航空测绘、资源勘探等领域,逐步向建筑施工、物流货运、救灾抢险等更深层次场景深度融合。

湖南翔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研发的航空装备消防吊桶、高压水炮正式拿到民航局颁发的制造批准书(生产许可),标志着翔为通航从单一的通航运营服务企业,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从航空小镇的一个初创企业,到享誉业内的行业排头兵,翔为通航的蝶变,也是通航运营企业跃上新台阶的缩影。
山河星航等企业在无人机载人、物流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株洲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株洲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累计投资100多亿元,64平方公里的凤凰航空城已蔚然成势。
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株洲积极探索低空旅游与体验等新兴领域。全省唯一的A1类跑道型机场——株洲芦淞通用机场正加速改扩升级,开通运营2条短途运输航线,通航运营能力稳居全省第一,2021-2023连续三年承办湖南省通航博览会动态飞行表演。依托株洲北斗产业先发优势,建成全国首个“5G+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组建全国第一支民间飞行表演队、全国第一支航空消防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中南的低空飞行网络。
未来,随着低空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株洲有望成为低空旅游重要目的地之一。
株洲在低空经济上的独特地面优势也不容忽视。株洲人在家门口就能考取无人机“驾照”,这不仅是株洲规范低空经济中无人机“黑飞”隐患的一步先手棋,更是株洲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占先机的有力举措。同时,株洲拥有全国一流的通用机场和空域资源,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这些地面优势将助力株洲低空经济实现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万亿蓝海,蓄势待发。株洲发展低空经济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翱翔蓝天的梦想迈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展会更多+
视频更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