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力求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实施,推动南京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实施方案》主要明确了未来三年南京市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通过有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提升低空产业集聚水平、拓展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科创策源中心、完善低空经济配套措施,力争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 500亿元。《若干措施》主要涵盖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4个方面12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会上还发布了面向无人机移动平台应用的QKD系统、面向6G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技术、基于区块链的低空安全管控技术、面向低空智联网的5G-A通感一体技术等四项低空智联先进技术成果发布。此外,南京积极打造“低空+”创新融合模式,划设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五大类40条航线,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
会上,南京市政府分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通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和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创建事宜,推动提升民航安全和适航创新能力以及科技研发、产业牵引和成果转化能力。(低空经济巨头崛起:大型央企中国通号召开低空经济工作推进会,推动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运营服务“三业一态”产业格局落地见效!)同时,全市主要功能板块围绕适航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平台与相关单位进行签约,推动形成高端航空创新资源集聚。此外,南京还将设立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母基金,投资项目覆盖低空经济领域天使期和初创期项目、成长期项目和成熟期项目。
据介绍,本次大会现场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基金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项目35个,签约投资总额106亿元。签约项目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签约项目涵盖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发、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等全产业链。
下面是《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四大技术成果和五大类40条航线的介绍:
《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发展目标包括:
1个总量指标
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
7个具体指标
☑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
☑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
☑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
☑全市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
☑建成1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
重点任务涵盖5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
有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方面
聚焦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安全可控的飞行活动,提出了完善低空飞行制度设计、推进空中交通协同管理、提升飞行管控服务能力、打造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建设地面低空基础设施、构建低空数字智联网络等6项任务;
提升低空产业集聚水平方面
聚焦企业培育、产业配套、载体建设、做优品牌等,提出了布局低空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高水平产业承载区、组织开展低空领域重大活动等4项任务;
拓展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方面
聚焦场景拓展、业态丰富、特色消费等,提出了打造“政府端”应用场景示范、探索“交通端”应用场景实践、鼓励“商业端”应用场景创新等3项任务;
打造低空科创策源中心方面
聚焦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提出了推进低空科技创新突破、发展低空科技服务新业态、夯实低空产业人才支撑等3项任务;
完善低空经济配套措施方面
聚焦核心服务、外力支撑、强化监管等,提出了培育适航审定技术服务能力、组建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和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建立低空安全保障机制等4项任务。
图片
《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涵盖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4个方面12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持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
具体支持政策包括:
对于招引头部企业,由企业所在区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对于培育本地企业,首次获得及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市区联动给予补助;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可获得3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
对于企业技改项目,符合条件的按项目投入总额的10%给予财政奖补,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对于企业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
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
具体支持政策包括:
低空基础设施方面,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和低空数字智联网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
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对被认定为国家、省级平台的,给予国拨、省拨资金1:1配套支持;对牵头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的,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低空交通航线方面,支持企业发展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城际飞行等业务;按照市内和南京都市圈范围,对符合新开航线和架次标准的运营企业给予奖励。
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
具体支持政策包括:
公共服务场景方面,每年遴选发布1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同时,鼓励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加强与低空制造企业、低空飞行服务企业的对接合作,开展各项城市公共服务。
低空飞行场景方面,鼓励企业使用小型或中、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开展低空配送业务,对符合新开航线和架次标准的运营企业给予奖励。
低空消费场景方面,鼓励各区发放用于低空飞行体验和游览的飞行券;对新建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授牌的无人机、航模航空等各类飞行营地,最高奖励30万元。
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
具体支持政策包括:
设立产业基金,设立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母基金,投资项目覆盖低空经济领域天使期和初创期项目、成长期项目和成熟期项目。
引育产业人才,鼓励低空经济链上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落实南京高水平产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按照“紫金山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政策给予优先支持。
打造品牌展会,大力支持市、区引进国际或国家级品牌展会,对符合条件的高端展会最高补助200万元。
下面再来看下南京的四大技术成果和五大类40条航线:
四大技术成果、五大类40条航线
01
面向无人机移动平台应用的QKD系统
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完成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试验和移动毫米波通信试验,国际首次实现经典光通信下的低延迟、高速率、高带宽的信号传输,基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提升通信链路安全性,防止关键信息被泄密、篡改,有利提升低空空域数据等国家敏感信息的安全保护等级。
02
面向6G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技术
紫金山实验室基于全球首创的6G无蜂窝无线接入网架构,实现了频谱效率、峰值速率和传输时延等无线传输能力相比5G十倍以上提升。其中,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赋能6G空地协同通信,实现单站800平方公里空域全覆盖,显著降低空域组网建设成本。
03
基于区块链的低空安全管控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纂改、可追溯等特性,研发成功国内首创的低空安全管控平台,赋能无人机生产商、移动网络运营商、数据服务节点和监管机构,实现低空频谱资源有效管理、监管和保障,维护通信秩序和安全。
04
面向低空智联网的5G-A通感一体技术
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5G无线通信网基础上,利用雷达反射技术编织起一张低空感知网络,使试验区具备目标轨迹跟踪、黑飞入侵检测、电子围栏告警等关键能力。该技术是5G走向6G的关键一步,进一步夯实了我国5G-A通信感知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南京开辟“低空航路”,打造“低空+”创新融合模式,围绕长江大保护、医疗物资运输、科技文旅、低空快递等场景,划设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五大类40条航线,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
01
低空巡检(9条航线)
借助无人机高空视角、实时图像传输优势,提高风险及隐患排查能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为居民打造“低空安全网”。年预计7200架次、年累计里程87000公里。
02
低空快递(13条航线)
广泛覆盖各类物流运输需求,解决资源分配、交通拥堵等诸多难题,为物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加码,为城市带来“低空+”消费新体验。年预计20000架次、年累计里程11300公里。
03
低空医疗物资运输(12条航线)
低空医疗物资运输:克服地理障碍、提高急救效率,加快诊断和治疗过程,实现远程急救指导,打造坚实可靠的低空“生命线”。年预计8000架次、年累计里程120000公里。
04
低空观光(4条航线)
推进低空观光游览从小众、高端逐渐走向大众化,优选项目点,优化运营模式,促进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升级。年预计2150架次、年累计里程52500公里。
05
低空巴士(2条航线)
大大缩短民众出行时间,提高出行便捷度,拓宽城市交通发展空间,为低空产业发展以及交通业带来更多机会。预计开通2条飞行验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