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正式印发
明确提出建设低空制造成群、创新资源集聚的实力园区,应用场景多元、低空飞行成网的空中园区,保障体系完善、特色服务优质的品牌园区,到2026年,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显示度、示范场景吸引力、保障服务支撑力大幅提升,低空经济成为园区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这也是继苏州市级低空经济政策发布之后,苏州地区的又一重磅低空经济政策。
指导思想
坚持“产业压舱、融合发展”“技术驱动、场景牵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放创新、安全第一”发展原则,以应用场景为抓手,以低空保障和特色服务为支撑,带动低空制造做大做强,全面提高低空经济体系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先导区,为园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目标
到2026年,苏州工业园区将培育2家以上行业无人机“链主”企业、1家eVTOL整机企业,建成垂直起降点30个,布局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机场1个、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验证和综合测试中心1个,初步建成区域性直升机运行管理中心。此外,直升机运输航线密度和利用率显著提高,试点eVTOL载人飞行,开通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开设一批文体旅新型消费场景,拓展一批公共服务应用场景。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类型累计达20个以上,常态化航线累计达30条以上。
发展方向
做大做强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应急安防等领域的行业无人机,引进布局物流无人机。引进载重能力强、空间范围大、研制等级高的eVTOL整机生产商,加速载人、载货eVTOL主机厂引进布局,加强复合翼、倾转涵道构型eVTOL开发。此外还将培育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核心系统集群,并在机器视觉、通信网络、软件算法、适航验证方面推进产业融合创新。
保障措施
成立低空经济领导小组,建立低空经济工作专班,设立园区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探索。推动建立园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拓展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华东)标准验证中心和低空经济研究院建设,推动设立低空飞行人才培训认证中心,在现有直升机飞行培训基础上,培育一批无人机、eVTOL驾驶员。积极参与苏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争取工作,推进园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合理划设,提升现有直升机空域航线开发、使用密度,积极争取低空飞行报批常态化属地管理试点。推动园区低空飞行器测试基地建设,争取设立适航审定分中心。
图片
加快推进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新盛里)建设,支持企业围绕苏州唯亭直升机场建设产业生态孵化中心,推动苏州唯亭直升机场打造“直升机+eVTOL”融合飞行大型起降枢纽。筹划开通eVTOL商业化航线,推动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在城市空中交通中的应用示范。推进“低空经济+智能通关”无人机通关配送场景。加强直升机、无人机在国土空间勘测、交通巡查、活动安保、园林植保、生态环境监测保护、能源设施维护等领域的低空飞行活动,建立血站、医疗检验中心与重点医院之间的医疗物资低空运输通道,强化空中灾情救援体系,搭建无人机国防预警系统。
图片
在低空基础设施上
除了建设低空飞行起降设施,在信息平台设施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优化存量5G通信基站网络配置,推进空天地专网建设,完善低空飞行器定位导航、监管识别等配套设施。积极参与全市低空智联网建设,搭建数字化空天地融合管理系统,实现多场景一体化监管与服务。推进低空信息平台接入园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在产业布局上
根据行动计划,金鸡湖中央商务区开展城市空中交通、小型货物无人机配送等商业化应用,形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推进eVTOL、直升机试飞交付,培育低空旅游品牌。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发展无人机智慧物流体系,开辟“干支结合”的无人机货运航线。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布局低空经济研发项目,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无人机生物制剂运输试点。苏相合作区打造低空动力系统发展集聚区,引领构建全链条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今年3月,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专题调研园区低空经济,强调着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低空经济样板。而在4月18日的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新盛里)获颁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
苏州市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
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新盛里)
新盛里作为城市重建的重点项目,聚焦于低空制造、飞行、服务、保障四大核心领域,紧密结合园区低空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1+4”产业体系,即1个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与低空制造研发、低空飞行培育、低空保障孵化、综合服务共享4个维度的特色基地。(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