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掀开了新兴产业崭新一页,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为了助力我国研究拟定出更具有实施价值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案,以下是一代书生规划院对低空经济产业所做的分析与研究,仅供行业发展参考。
【一】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
现 状 分 析
1.1 低空经济产业概念
“低空”的概念,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就是以这部分空域为依托的经济活动,包括民用有人驾驶、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及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和辐射带动的相关领域。
低空经济产业的主要特征:
图片——主要特征——
低空经济产业的特征分析如下:
立体性——-活动空间上的立体性。将经济活动由地面向空中延伸、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表现为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经济形态。
区域性——作用范围上的区域性。与航空运输经济、高铁经济等大规模、大范围、一体化特征的经济形式不同,基于小飞机、小航线、小企业的低空经济具有小规模、小范围、分散性特点。
融合性——运行模式上的融合性。与航空运输以及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经济不同,低空经济的主要作用除了交通运输,更多的是行业服务,体现为“行业+航空”的模式,为该行业提供空中解决途径或辅助手段,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获得感等。例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救护+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等。
广泛性——服务对象上的广泛性。一是服务领域的广泛性,包括通用航空、警用、海关、部分军用航空等领域;二是运行主体的广泛性,既包括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政府部门、个人等;三是航空器种类的广泛性,包括固定翼、旋翼机、动力伞、三角翼、气球、飞艇以及各种无人机等;四是应用行业的广泛性,包括农林牧渔、制造、矿业、电力、交通、物流、环境、卫生、体育、娱乐、公共服务和管理等。
1.2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政策分析
国家层面:当前,我国已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低空经济发展与创新,如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今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地区层面: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均积极推出相关规划,以抢占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先机。根据2024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有超过2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全面布局通航机场建设、通航机队组建与发展,以及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链等多个方面。同时,这些省份还致力于全方位支持与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等低空经济紧密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以推动该领域的全面发展。
——低空经济产业领域市场分析
根据工信部与下属机构发布的公开资料,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另外,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
优势方面:
第一,政策支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低空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政府逐步放开低空领域,为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消费潜力——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潜力,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航空旅游、私人飞行等多元化航空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第三,技术涌现——我国航空制造业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产品不断涌现,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劣势方面:
第一,产业链协同问题——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制约了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航空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之间存在脱节,影响了低空经济的整体效率;
第二,行业分布问题——行业分布不均、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队伍,运行能力弱,商业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除个别国有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外,大部分通航企业运行成本高,且陷于恶性竞争状态,亏损是普遍现象;
第三,业内专业人才问题——高素质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航空领域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二】
未来低空经济产业
重 点 领 域
根据一代书生规划院对行业的研究,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放开,低空经济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将有以下几个方向。
2.1 领域一:基础设施和运营
基础设施和运营将是低空经济产业投资的重点之一,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飞行信息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同时,通航机场、飞行服务站等运营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也将成为投资热点。这些基础设施和运营设施的建设将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和运营领域主要关注类目
(一)系统类: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飞行信息系统、通讯导航系统、飞行精准与安全管理系统等;
(二)基建类:通航机场、低空飞行服务站等;
(三)运营类:以上系统的开发与运营、通航机场与低空飞行服务站的管理与运营等。
2.2 领域二:航空器的研发、制造
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是低空经济产业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各类低空飞行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维护将成为产业的热点。特别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和生产,将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航空器研发和制造领域主要关注类目
(一)航空器的分类:小型无人机、飞行汽车(现为概念阶段);
(二)航空器的功能:航空器的安全性、舒适性、精准性以及运行效率等;
(三)航空器的动力:高效能源利用和环保技术,例如,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和氢燃料电池动力飞机等创新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四)航空器的应用范围:比较看好领域为物流领域、物流配送领域、安防领域和农业植保领域。
2.3 领域三:通航营运和管理
通航营运和管理也是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投资领域。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航运营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航运营企业可以提供便捷高效的飞行服务,满足低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需求。同时,通航运营企业还可以积极开拓短途运输、医疗急救等特色业务,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通航营运和管理领域主要关注类目
(一)低空市场经营;
(二)低空红空器销售与维护、以及后市场服务等。
2.4 领域四:低空旅游领域
低空旅游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最具魅力和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也将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通过直升机、观光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飞行器,让游客从空中领略壮丽山川、城市风光、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将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低空旅游也将为相关产业带来丰厚的收益。
——低空旅游领域主要关注类目
(一)低空旅游设备与器材的研发生产;
(二)低空旅游项目的运营,以及飞行培训等。
综上,低空经济产业的未来发展领域,将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运营、航空器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和低空旅游等方面。这些领域的投资将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
未来低空经济产业
发 展 路 径
未来,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推动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一代书生规划院初步建议的一系列发展办法。
3.1 建立低空产业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低空经济产业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障低空经济产业的合法运营。同时,要加强对低空经济产业的监管,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产业内的体系建设,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器制造、运营许可、空域管理、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同时,还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如飞行器的注册与检验、事故调查与处理等,确保各项法规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3.2 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低空交通网络,提高低空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要加强对低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低空交通网络建设、低空交通管理体系建设、通航机场与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等。
3.3 推动低空产业技术创新
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到飞行器研发制造创新,再到运营服务创新和飞行保障创新等多个环节。
3.4 促进低空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低空经济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低空经济产业与物流、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应用领域,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包括但不限于: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与物流体系的融合、与农业大田管理的融合等。
3.5 加强低空产业人才培养
加强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低空产业人才,包括但不限于:飞行驾驶或控制专业人才、飞行管理运营人才、生产制造人才、运行保障专业人才等。
目前低空经济物流、农业、旅游等行业进行了商业化探索,未来,随着低空经济政策持续催化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完善与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