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堵,坐地铁挤,要是能“飞”着上班就好了。
近日,“空中出租车”在深圳首飞成功。深圳至珠海,只需要20分钟。有网友调侃,以后迟到堵车这个借口不太好用了。
“空中出租车”是“低空经济”的内容之一。
近两年,“低空经济”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野外遇险有无人机投送物资,重要节庆有无人机表演,无人机播种、撒药遍及大江南北,航拍图、航拍视频屡见不鲜……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低空经济”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会?
图片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
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图片
前面多次说到无人机,提到低空经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是无人机。但低空经济并不等于无人机经济。
低空,即低空空域,通常指距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
而低空经济,就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
从产业链来看,低空经济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中游的服务运营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图片
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展出的无人机 图源|新华网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其中。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
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相关产业穿上了法治“防护衣”。
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委员们看来,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图片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潜力巨大的低空经济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崛起,也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转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低空经济+农业农村。农业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植保喷洒等作业;资源监测方面可以应用于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比如山东今年的春耕春管工作,一些地方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收集数据,再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分析处理,精准绘制出春管地图;多地利用农业植保无人机实施低空自动化精准施肥。
图片
飞机夜游江苏宜兴航拍图 图源|交汇点新闻
低空经济+文体旅游。低空经济将为旅游和娱乐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网络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晒出“土耳其热气球”“瑞士滑翔伞”“纽约直升机”等短视频,刺激着消费者的体验欲望。国内的亿航智能公司目前已在广州、深圳、贺州等近20座城市开展低空旅游场景的试运行,未来我们乘“航空器”看景不是梦。
低空经济+物流运输。相比传统物流配送方式,无人化具备方便高效、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等优势,配送效率更是大幅提升。2015年,圆通完成了国内无人机配送的首秀,随后顺丰、邮政、京东、美团等快递、电商、外卖平台纷纷布局无人机+物流配送。2023年,顺丰旗下丰翼科技全国累计飞行突破80万架次、400余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1500吨。
图片
亿航EH216-S在广州黄埔区飞行
图源|央广网
低空经济+交通出行。空中巴士、飞行汽车等载人飞行工具可以在城市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减少交通压力。2023年12月26日试飞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获民航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这也是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低空经济+城市管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电力巡检、国土测绘、农林植保、消防等场景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举例来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备快速响应和集群调度优势,能大大提高消防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灭火的痛点,与现有的消防系统形成有益的补充。
图片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低空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元。各个城市瞅准机遇,纷纷抢滩布局低空赛道,聚力打造“天空之城”。
从全球低空经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美国在通用航空领域领先全球,而我国在无人机领域领先美国。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无人机运营企业1.98万家,无人机生产厂家2200家。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山东、广东、安徽、江西等至少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赛道上的“比赛”已然展开。接下来,就是努力加速跑赢。
图片济南商河A1级通用机场
图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供需两侧发力。填空白、补短板,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运营环境建设,拓展终端应用市场,才能激发产业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比如,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延伸拓展“低空+应用”“低空+服务”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发开放低空物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政务飞行等领域,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当然,应用场景有了,市场也得买账才行。因此,要同步加强对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提升潜在客户对低空经济的认知;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体验,让“低空+”真正融入百姓生产生活。
图片
青岛市崂山区无人机自动化机场
图源|青岛早报
硬件软件齐抓。目前,各国的低空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影响力,必须深耕科技创新,突破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同时借助“数字大脑”,加快构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2023年10月,数字城市项目“全域低空智能感知网”在青岛崂山落地,实现了全域低空智能化感知组网覆盖。
此外,要加强“空中交流”,与周边城市、地区和国家开展绿色化跨境低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等合作,丰富“空中丝绸之路”。比如,山东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黄河流域航空航天先进省市的交流合作,旨在以“大开放”思维、“大招商”格局,激活低空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引领青年投身。《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国家支撑经济发展的商用和工业级无人机预期达到2600万架,同期,无人机驾驶员将增长至63万名。除了飞行场景中无人机操控员之外,还会产生无人机培训、保险、销售、维修、地勤、表演等商业机会,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可以说,低空经济的发展,为青年择业、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广大青年特别是相关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各地应在青年人才的招引、培训、使用上做足工作,为低空经济的振翅高飞储备好人才力量。
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指出:“如果城市不能向高空扩展,它就得向周围扩展,而土地是有限的。”
展望未来,通用机场、航空小镇、无人机基地等将星罗棋布,天空会更加繁忙。而要想在“天空之城”赢得一席之地,除了做好产业布局、技术支撑、人才储备等之外,还必须完善政策保障。比如行业领军城市深圳,专门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为低空经济起飞铺就法治跑道。
“跑道”铺平了,低空经济才能飞得稳。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