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空经济:仰望苍穹谋发展,eVTOL为新载体绘就蓝图
新质生产力代表之一,低空经济辐射面广、带动性强
低空经济泛指3km高空以下的飞行经济活动,可应用于各类产业生态。当前行业普遍将高度为3km以下的空域认定为低空区域,低空经济以民用客运飞行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可应用于载人、载货、城市管理等各类产业生态。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新机遇,是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或存在三层万亿发展空间。根据赛迪顾问,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将低空经济塑造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引擎,形成低空飞行活动牵引、低空空域管理与开发利用带动、跨界融合新生态三层万亿发展空间。
发展高质量低空经济的三大驱动因素:技术进步、基础设施支撑和政策推动。先进的工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国在技术、基建和政策层面已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有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eVTOL兴起,多维比较优势下有望成为未来低空出行主要载体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或将成为未来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eVTOL的最早概念机型出现在2010年前后,近年来随产品从概念设计到原型逐步落地,因其起降方便、电气化、低噪音、巡航效率高、保障要求低等优势,正成为产业与风投追逐的新兴赛道。
eVTOL主要构型多样,各有其优劣势和应用场景。基于推进动力方式,eVTOL主要分为多旋翼型、升力与巡航复合型和矢量推力型,其中多旋翼型主要满足中短途场景,复合型则具备长航程能力,矢量推力型在航程、巡航速度和载重比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技术复杂性提升。
各类出行方式中,在特定路程范围内,eVTOL的比较优势显著。根据保时捷管 理咨询,以上海-苏州路线为例,比较豪华汽车、高铁、直升飞机和eVTOL出行 的优劣,综合而言,eVTOL在用时、私密性、舒适性和碳排放等方面具备明显 的比较优势。与地面出行相比,一定路程范围内,eVTOL具有高效便捷、低噪 音等优点,且未来大规模量产单程票价有望继续下探并与豪华汽车趋同;与直 升机等传统飞行器相比,成本和环保优势明显。此外据研究显示,eVTOL与常 规直升机相比,噪声水平降低15dB,且最大声压级同样较小。
二、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行至何处?探索中成长,年轻模样再出发
航空业新变革大幕拉开,低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低空经济发展历经三阶段,新一轮数字、电气化革命正在航空业徐徐展开。早期因低空技术不成 熟,主要以低空旅游和在农业、工业的探索应用为主;第二阶段发展始于21世纪初无人驾驶航空 技术的民用化和普及化,并延续至2020年,随低空飞行技术成熟与应用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 该阶段各国的主要任务;面向未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当前以城市空中交通UAM探索 和eVTOL实践为开端,有望以技术驱动的新型航空器和数字运行环境,将人类的生产生活从地面 二维空间拓展到立体三维空间,从而使航空产品和服务进入各行各业,产业规模达万亿级别。
现阶段中美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上具备细分领先基础
全球无人机市场快速增长,通用飞机销售相对稳定。据前瞻经济学人,全球无人机投资规模持 图:2022年全球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区域分布续提升,已由2013年的1.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48.1亿美元;通用飞机方面,2013-2022年交付 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销售额229亿美元,同比增长6%。
现阶段美国在通用航空发展上具备优势,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发展较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从 全球低空经济区域发展格局看,美国因通用航空发展的领先奠定先发优势,2022年全球通用航 空器保有量约45.4万架,其中美国占比接近一半,中国占比不到1%;而中国则在无人机领域具 备相对竞争力,无人机在册数量全球领先。
全球主要经济体低空发展环境差异较大,中国正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区域间低空经济发展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相关立法尚待完善,中国市场释放积极信号。从全球主要市场的低空交通管理情况看,美国空域管理政策相对宽松,中国则相对严格,但2023年12月中国民航局《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和非管制空域两大类,正向国际靠拢;此外2023年5月中国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正在积极创造低空经济发展的有利基础条件。
中国eVTOL市场提速,推进产品适航取证做全商业化准备
中国eVTOL发展如火如荼,或成为全球商业化推进最迅速的市场之一。中国eVTOL产品丰富,入局者既包括飞机制造商、车企,亦有在eVTOL积淀多年的企业。从商业化推进来看,中国市场正在提速,以航空器的“证照管理”为例,航空器制造商合法售卖相关产品的前提条件是获取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适航证AC,2024年4月亿航智能的EH216-S获得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PC,成为eVTOL行业唯一获得TC、PC、AC三证的产品,我们认为未来中短期或将有更多国产eVTOL产品获得相应认可,快速推进商业化。
三、低空竞逐将花落谁家?中国顶层设计定调,完备基础抢占先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先,为低空发展提供积淀与借鉴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在产业链主要环节占据主导地位。据IEA报告,中国在锂电产业链的金属冶炼、材料加工、电池及整车制造环节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竞争力相当明显。从近年来的汽车出口数据看,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快速攀升,2023年达到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贡献持续增加,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4第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
新能源汽车积累的产业积淀将有效助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以电动化为核心,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能够在eVTOL等电动航空器上,相关基础配套、补贴措施、制度建设亦有较好的经验能够借鉴,在先进产业基础上低空经济有望更好更快落地。
中国无人机产业稳健向上,形成有力协同
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既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够形成产 业协同。据赛迪顾问,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 增长32%。从产业结构分布看,工业级无人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将不断深 化在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电力巡检、能源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从产业发展条件 看,截至2023年底,中国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增长 3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整体而言,无人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后续随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划、资源和业务统筹,产业规模将继续增加、协同 提升低空航行服务能力。
地面出行的交通拥堵影响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增长
交通拥堵已切实影响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增长。根据交通分析机构INRIX估算,交通拥堵导致高昂的经济损失,2017年美国达到3050亿美元,即平摊到每名司机的拥堵成本为1445美元。中国市场方面,根据《2023年第3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2023年第3季度,全国百城中大部分城市的通勤拥堵指数呈上升趋势。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TOP10城市中,北京、长春、重庆排名前三。同时,乌鲁木齐、兰州、拉萨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增幅最高。在通勤成本上,北京人均通勤耗时超43分钟位居榜首。城市交通拥堵已严重影响出行体验、阻碍总体经济增长。
量化成长空间:中国低空万亿市场规模,2030年eVTOL有望突破万架
中性情形下,2030年中国eVTOL数量或将达到1.6万架,将与日常生活有较强关联。对eVTOL四种典型场景到2030年的保有量分别进行测算,分为谨慎、中性、乐观三种情形,在中性情形下,短途定期载客飞行场景或需要1.2万架eVTOL,企业和私人包机场景或需要2571架eVTOL,空中游览出行场景或需要1000架eVTOL,医疗转运场景或需要588架,预计至2030年eVTOL保有量有望达到1.6万架,深入主要的日常出行场景。
四、把握以eVTOL为主体的产业增长路径,有望演绎三阶段渗透
新兴业态面临四大难点,亟待多方主体全方位完善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应用业态,发展痛点在于四大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作为新兴应用业态,图:发展低空经济需要解决的四大方面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仍然遭遇几个方面的痛点,包括安全、效率、成本和管理四个难题。细化来看,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重视长期规划、制造业基础良好、市场需求庞大等优势,但产业发展仍需多方主体在技术、基建、制度、生态、投资等方面持续升级、完善。
国家及地方层面推进政策落实,有效激活市场主体动能
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激活市场主体动能等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围绕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提出五大政策建议,包括:1)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化低空经济顶层设计;2)注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3)注重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4)注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低空市场主体动能;5)注重科研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认为,在政府层面通过完善低空经济的技术、基建、制度、生态、投资等各方面的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石是发展重要路径。
同步推进eVTOL生产成本降低,强化运营成本优势
eVTOL成本拆分:三电系统占主要份额,性能升级的同时降低整机成本是主要课题。根据eVTOL制造商Lilium发布的报告,矢量推力型产品造价250万美元,从价值量拆分来看,推进系统占比达到40%、能源系统10%,因此电池、电机、电控构成的三电系统占据主要份额,其次是结构和内饰占比25%,航电和飞控系统占比20%。整体看eVTOL造价相比传统直升机已有优势,未来在降本提质方面依然有较大改善空间。规模应用阶段,eVTOL的运营成本或显著低于传统直升机。根据麦肯锡发布报告,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主要载体,规模化运营成本有望控制在0.5-2.5美元/座/英里,相比目前直升机6-8美元/座/英里的运营成本将有显著下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范例,或有望在低空经济上复现
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为鉴,低空经济发展或站在类比新能源汽车2010年前后的启动阶段。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863”计划是起点,随后21世纪初起,基本以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经历政策扶持的培育阶段、逐步发展和调整阶段、产业爆发和迈入成熟阶段,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对低空经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类比新能源汽车,当前中国低空经济或处在2010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车启动阶段,扶持政策密集释放,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依托先进的工业基础,在安全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低空经济的各个发展阶段或将有所缩短,更快迈入细分场景。
五、解构低空经济产业链,聚焦eVTOL高价值量环节的投资机遇
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从整机到配套酝酿全新的产业机遇
低空经济将带来出行方式的变革,包括交通工具和配套的转变。未来有望以搭载eVTOL为主要的低空出行方式,在交通工具层面向电动化转型,整机成本构成上三电占据主要份额,此外还包括机载系统、飞控系统、抗干扰系统、其他硬件和壳体等;在低空经济配套方面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交通工具和配套的成熟与完善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各模块对应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低空业务。
聚焦eVTOL整机供应链,多维度评析优选国产化潜力环节
适航认证构筑eVTOL整机开发高壁垒。航空部件认证遵循的三部重要适航标准包括DO-160、DO-178和DO-254,其中DO-160适用对象是航空电气电子设备和环境适应性,DO-178则适用于软件开发的认证,DO-254则是航空电子硬件设计保障指南。航空级标准高于车规级,因此需要开展产品迭代,产品开发难度提升的同时亦增强产品壁垒。在开发保证等级DAL方面,按照从低到高的等级要求分为E级、D级、C级、B级和A级,等级越高质量提升、但投入也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开发保证等级。
多角度分析eVTOL整机供应链,多环节可顺利推进国产化,但仍然存在部分瓶颈环节,有待持续提升。我们分析eVTOL供应链各环节的壁垒、格局、适航认证要求和国产化率,我们认为在能源系统、部分机载系统、机身结构和内饰等环节可快速推进国产化,电驱动、飞控系统、关键材料等环节亟待国产厂商继续升级。我们认为在政策大力支持和先进工业基础条件下,瓶颈环节或有望更快突破,推动多元场景逐步渗透。
能源系统:推动高水平动力电池开发,国产厂商布局领先
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加快推进航空级电池量产,锂电体系将继续在低空飞行器中作为主流动力系统不断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到,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全球主流电池企业积极布局航空级电池产品,2023年宁德时代发布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能够满足航空级质量要求。我们认为,锂电作为电动车主流动力技术,将继续在低空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技术迭代加快、推动eVTOL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