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无人机是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操纵的用于军事用途的不载人飞机。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无人机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几场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屡立战功,受到各国军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可以预言:在21世纪战场上,人们将面临日益增多的无人机,军用无人机将会重塑21世纪的作战模式。

2、军用无人机的分类
军用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军用无人机的主要分类方式:
按用途分类:
1)侦察无人机:用于战略和战役级别的侦察,提供情报支持。
2)战斗攻击无人机:主要用于攻击和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
3)电子对抗无人机:用于侦察与干扰敌方的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等。
4)诱饵无人机:用于吸引敌方火力,掩护己方机群。
5)无人靶机:主要用于防空训练。
6)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够实现侦查和攻击一体化,分为武器投放型和自杀攻击型。
7)无人直升机:具有灵活性,能够原地垂直起飞和悬停。
8)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操纵简单、成本较低,常用于消费类和部分工业级民用用途。
9)无人飞艇:能够进行长距离飞行。
10)无人伞翼机:具有垂直起降的能力。
按飞行平台构型分类:
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等。
按飞行高度与速度分类:
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和超高空无人机。
按使用性质分类:
信息无人机(侦察、诱饵、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等)、攻击无人机、空战无人机(无人战斗机)、靶机等。
3、军用无人机的结构
图片
4、军用无人机的特点
1)高性价比
相比于研发周期漫长、成本高昂的载人飞行器,军用无人机具有人员零伤亡、综合成本低、机动能力强等优点。同时,由于无人机的技术的升级与作战模式的不断多元化,战场的应用增多。
2)高壁垒
无人机具有高技术集成、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从零部件生产设计到机身制造再到飞行控制,涉及动力,光电、导航、AI以及传感通信等尖端技术,代表了研制国家的科技水平。研发新技术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难度大壁垒高,一般企业难以进入。同时,军用无人机是国防重要武器,质量和认证要求严苛,政策壁垒高。
3)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飞控导航、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军用无人机装备能力提升,衍生出有人/无人协同、无人机蜂群等作战新概念,使无人机军事装备运用形式不断拓展。
图片
二、军用无人机生产流程
军用无人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多个环节,包括机身加工、电子设备加工、组装、调试等。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1、机身加工
无人机机身加工主要是通过数控机床对各个零部件进行精密加工,经过削铣、钻孔等工艺,将机身各部件加工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完成无人机飞行的基本结构。
2、电子设备加工
无人机的电子设备加工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设备主要包括飞控、遥控器、传感器等部件,需要进行精密加工并进行电路布线和焊接等作业,以保证无人机的控制和通讯能力。
3、组装
将机身零部件和电子设备逐步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无人机结构。组装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各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无人机在高空运行中不会出现故障。
4、调试
完成无人机组装后,需要进行各项性能调试,例如校准传感器、检查遥控能力、测试通讯等。经过调试后,无人机才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发挥最佳的飞行性能。
三、军用无人机上下游产业链
军用无人机产业链涵盖基础构件、核心部件制造、总设与总装集成以及其他服务等。其中,总设与总装是最重要环节。主机厂负责无人机的总体设计与总装,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其直接与军方进行需求沟通与招标。
图片
无人机产业链符合 “微笑曲线”规律。上游无人机整机研发、飞控系统开发、发动机系统开发等关键零部件制造空间利润最大,下游的无人机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而产业链中间的基础部件制造、无人机整机组装等则利润空间小。